摘录卡尔·拉伦茨书中的一段话:
“假使法学不想转变成一种或者以自然法,或者以历史哲学,或者以社会哲学为根据的社会理论,而想维持其法学的角色,它就必须假定法秩序大体来看是合理的。所谓的‘批判理论’,其认定的现行法不过是片面‘支配关系’的规定,也因此否定现行法的正当性,它不必费神审究个别规定、决定的争议内涵,因为消极的结论已经预设在那儿。而这种工作却正是法学所应致力的。它所关心的不仅是明确性及法[……]
摘录卡尔·拉伦茨书中的一段话:
“假使法学不想转变成一种或者以自然法,或者以历史哲学,或者以社会哲学为根据的社会理论,而想维持其法学的角色,它就必须假定法秩序大体来看是合理的。所谓的‘批判理论’,其认定的现行法不过是片面‘支配关系’的规定,也因此否定现行法的正当性,它不必费神审究个别规定、决定的争议内涵,因为消极的结论已经预设在那儿。而这种工作却正是法学所应致力的。它所关心的不仅是明确性及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通过注释的形式引用了19世纪英国工会活动家托·约·邓宁的一段话来说明资本家在利益驱动下的表现。见诸: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
马克思说:“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题目:《高校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及其规范构造》
【摘 要】高校学生是否具有雇员身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严重分歧。无论是原劳动部309号文第12条的基本立场,还是各学说争论背后所蕴含的共识,均表明学生雇员身份认定的首要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劳动和教育的关系。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和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之下,采取劳动和教育的“两分法”认定学生的雇员身份具有可行性,即基于实质的内容识别劳动要素和教育要素,以[……]
2021年11月20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十三届(2021年)年会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的特点与规制,由山东管理学院承办。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年会采取腾讯会议线上的方式举行。高建东参加并发言交流。[……]
题目:《从分离到融合: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反思——以劳动法教学为例》
摘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劳动法教学不宜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应当发挥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当前,劳动法教学固守法学教育的一般性需求,但却忽视了其特殊性所在,在功能定位、体系建构和内容设计上存在着分离的现象直接掣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难以满足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的要求。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劳动法教学的改革[……]
题目:《劳动抑或教育: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制度的现实与反思》
摘要: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制度被视为兼具劳动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这种定位之下,尽管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功用,但是劳动功能与教育功能并未产生同步的积极效果,反而导致了教育功能的形式化和劳动用工机制扩张等现实问题,使得劳动与教育的定位相互消解,既不利于学生当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无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学生助理制度在劳动教育和高校治理中具有重[……]
题目:《美国高校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
摘要:当前学生用工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劳动力的重要替代力量,但是学生是否具有雇员身份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美国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不是雇员身份认定的障碍,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没有简单划一的形式要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平衡性系统,认定学生雇员身份需要正确处理劳动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一般雇员认定标准的基础上,美国法院确立的“主要受益人标准”和“整体情况标准[……]
题目:《揭开互联网的面纱:劳动关系的数字化挑战》
摘要: 互联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技术的发展及其实践特点决定了它的本质属性是信息资本的加速和聚合。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覆盖,信息资本驱动下的互联网生产机制已经深刻地嵌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塑造了新型的”生活—生产”关系。在这一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形成了多维度的混沌共存状态,它弱化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催生了劳动[……]
发表:《实施学徒制应厘清劳动与教育的区别》
学徒制具有劳动与教育双重从属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学徒既可以是育人体系中的受教育者,也可以是组织化生产中的劳动者;相应地,他们提供的劳动既可以是社会实践,也可以是工资劳动。前者主要存在于教育的制度体系之内,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劳动的制度体系之中。我国对学徒制的相关规定,无论是教育部确立的现代学徒制,还是人社部和财政部确立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都体现了这[……]
题目:《<民法典>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条款解读》
劳动关系因从属性劳动的特征使其与民事关系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劳动关系本身存在平等关系的特征,为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民法提供了空间。纵观《民法典》条文,不乏与劳动关系存在诸多关联之处,它的颁布和实施将给劳动者权益保护带来较大影响。
明确性骚扰的行为界定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性骚扰[……]